袁崇焕以和谈争取时间明思宗却不许言和,袁崇焕在为难下被冤杀

袁崇焕以和谈争取时间明思宗却不许言和,袁崇焕在为难下被冤杀
2024年08月09日 14:53 未央长喟
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

天启七年(1627年),皇太极第一次东征大获全胜后,按原定计划亲率八旗大军进攻明朝宁远锦州,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,不料和其父努尔哈赤一样,再被后金“克星”袁崇焕挫败,城下失利。

皇太极恼羞成怒对左右道:“昔皇考太祖攻宁远,不克;今我攻锦州,又未克。似此野战之兵,尚不能胜,其何以张我国威耶!”

他疯狂地亲率贝勒们督军发起猛攻。守城明军则用红衣大炮猛烈轰击,用火铳轮番俯射。城下遗尸垒垒,贝勒爷济尔哈朗、萨哈廉等被炮子击伤,后金军再次铩羽而回。

爱新觉罗・皇太极

两次受挫,逼得皇太极冷静反思,深深体会到大明与后金双方的优劣,正如一位降清的汉官所说:“野地浪战,南朝万万不能,婴城固守,我国每每弗下。盖攻城之计为不得已,攻城之事兵法所忌。”“屡屡进征,屡屡不得长驱”。皇太极在宁远吃了大亏后,回忆起那位明朝降官的话,深深认识到后金的实力远不如大明,正如那位汉官所言:“南朝虽师老财匮,然以天下之全力,毕注于一隅之间,盖犹裕如也”。

皇太极接受了汉人幕僚提出的“议和”、“自固”建议,确定了对明实行战、和两手方针。即 “以和为表,以战为里;以和为续,以战为实”。这个策略说白了就叫韬光养晦:在“议和”的幌子下,改革内政,发展经济,加强军备,积蓄实力;在议和的幌子下,集中力量廓清外围,先征服李朝、蒙古,然后慢慢砍伐明朝这棵大树,“残毁”明境,削弱明朝的实力。最后,以逸待劳,乘虚而入,以破竹之势捣入关内。一举攻灭大明 ,底定天下。

袁崇焕真的和皇太极有私下约定吗?

从天启六年(1626年)起,皇太极不断致书明廷,写了不下数十封议和信。信的内容大体有: 奉明朝为正溯;取消过激言辞,承认满洲为大明藩属;表示愿去帝号称汗等等。还要求分定疆界,各自管理,并向大明索要巨额和礼:金十万,银百万,缎匹百万,布三十万匹。后金则回赠东珠十颗,貂皮千张,人参千斤。这样苛刻的“议和”条件,明朝不可能接受。

彼时明朝宁远守将为袁崇焕。智勇双全的他击退努尔哈赤、皇太极两次大规模进攻后,屡获升迁, 全权负责山海关内外的全部防务。为了争取时间,整饬军武,修葺防御工事,巩固边防,袁崇焕把和谈作为缓兵之计,一直与皇太极虚以委蛇 。双方你来我往,唇枪舌剑,展开了激烈的斗智。对袁崇焕来说,不过是为拖延,为修城固防赢得宝贵时间, 并非真的和后金媾和,而是以时间换空间。

对袁崇焕的策略,明熹宗和崇祯帝是何态度 ?

对皇太极的诡辩,袁崇焕心如明镜,义正辞严,有时又不得不敷衍,但却受到朝廷的掣肘。群臣亦纷纷弹劾袁崇焕,说袁暗通满鞑;明熹宗朱由校先是表示谅解,后又几次下旨,不许议和。袁崇焕拖延、敷衍,但从不敢把皇太极的议和条件上报明廷,由于不是真的议和,也根本没必要上奏熹宗。

袁崇焕

到天启末年,袁崇焕不断受到东林党人的弹劾,说他趋奉权阉魏忠贤,魏忠贤的阉党也开始排斥他,他无奈辞官回到东莞原籍,明朝没了和谈代表 。熹宗朱由校死后,其弟信王朱由检即位,是为明思宗崇祯皇帝。崇祯即位后,将魏忠贤阉党一网打尽,袁崇焕被重新启用为蓟辽督师。袁崇焕提出抗御后金的方针战略:“恢复之计,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,以辽土养辽人,守为正著,战为奇著,和为旁著之说。”崇祯帝听后明确地说:朕思讲和不过是羁縻之术,质不是长策,如须要严兵固守,不然就与他战。议和,只能做一种辅助手段。后来,明朝完全摈弃了这一手段,崇祯帝下谕明确表示:“逆奴罪在必歼,有敢言和者死”。

皇太极要“和”,明朝拒和 ,袁崇焕左右为难

皇太极要和,明朝却要打。身处抗清第一线的蓟辽总督袁崇焕左右为难。皇太极所谓的和,其实是为了战;明朝所谓的战,竟是为了以战为守,以打促和。皇太极已经胜了一筹。至少在舆论上是这样。

袁崇焕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,不论是军备还是城守都需要时间,皇太极利用袁急于求和的心理,提出以杀明朝边防大将毛文龙作为示信的条件。

擅杀岛帅毛文龙,是袁崇焕的一大失策

毛文龙是明朝镇守皮岛的主将。毛文龙麾下有数十万将士,分散驻扎在辽东各海岛,兵强马壮,装备精良,机动灵活,常从后方袭扰后金军,牵制后金军无法大举西进,后金军不习海战又缺乏战船,对毛文龙部既恨又怕,无可奈何 。皇太极决定利用袁崇焕之手,拔除毛文龙这个后金军的肘腋之患。

袁崇焕本与毛文龙不和;他到任后,桀骜不驯的毛文龙拒听其调遣,使袁对毛“多疑而厌之”。毛文龙曾依附魏忠贤,得魏忠贤大力扶持,魏忠贤倒台后被群臣视为魏党,朝中想杀他的大有人在。兵部尚书王治、大学士钱龙锡同袁崇焕诛杀毛文龙时,袁崇焕当即表示:“可用用之,不可用杀之”。

袁崇焕

崇祯二年(1629年)六月,袁崇焕以检阅、犒赏将士为由,将毛文龙骗到山上,当众宣布了他的12大罪状,旋即用崇祯赐予的尚方宝剑将毛斩于帐前。袁崇焕先斩后奏,崇祯帝得知后非常震惊,“意殊骇”,但他要依靠袁崇焕戍边抵御后金所以没有加罪,但内心对袁崇焕的真实意图有所怀疑,不得不对袁崇焕产生疑忌与防范之心。

袁崇焕擅杀岛帅毛文龙,非但让崇祯帝产生忌惮心理,“天下闻之”,亦“诧为奇举”,朝野议论纷纷,对袁的戾狠举措多有不解与非议。

毛文龙被诛杀,所部群龙无首,顷刻瓦解,部分将领如孔有德、尚可喜、耿仲明等率部投降了后金,携去了大量当时较先进的火器,使后金军的战力迅速得到提升,剩余将士逃散一空。皇太极不费吹灰之力就铲除了一个劲敌,解了后顾之忧,袁崇焕杀掉同袍,却唇亡齿寒。难怪明末史家谈迁对此扼腕叹息说:“袁氏擅杀岛帅,适所以自杀也”。

一条并不高明的反间计要了袁崇焕的命

崇祯二年(1629年)十月,毛文龙被杀的3个月后,皇太极突然挥师南下。

他聚齐满蒙八旗, 避开宁锦防线,绕了一个大弯从内蒙杀入河北,在龙井关砸墙而入,连克遵化、永平、滦州、迁安等京畿重镇,兵锋直逼北京。

袁崇焕闻警立刻率军自宁远(今辽宁锦州兴城县)疾驰关内应援,抢在皇太极前两日进驻蓟州。皇太极对袁崇焕军如此神速感到惊讶,思索片刻,很快有了主意。

朱由检

他虚晃一枪,避开袁崇焕的关宁大军,离开蓟州西进,连克玉田、三河、香河等地,又下通州,兵临北京城下。袁崇焕率部尾追而至,亦抵达京师外围。京中为之大哗,谣言蜂起,昏官愚民们都说:“袁崇焕引满鞑犯”。崇祯帝听后又犯了疑心病,禁止袁军入京。

袁崇焕率部与后金军激战于京郊。双方鏖战正酣,皇太极突然下令后金军撤出战团,全部回师。而后有意让被俘的两个明宫太监无意偷听到一个机密——后金军之所以退兵,是因为袁督师与汗王(皇太极)有密约,密谋之事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。随即故意“不小心” 放纵两个太监逃归,将袁崇焕“通金”的重大情报报告给了崇祯。崇祯生性多疑,联想到袁崇焕诛杀毛文龙,以及他一向主和,还勾引后金军入塞直捣京师,刚愎的崇祯竟深信不疑,一步步往皇太极设好的套中钻入,中了皇太极这并不高明、漏洞百出的反间计,下令将袁崇焕逮捕下狱,草草审讯后,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,仅凭臆断就以“通敌卖国”罪判处死刑。1年后,袁崇焕被凌迟处决了。“三年八月,遂磔崇焕于市,兄弟妻子流三千里,籍其家。崇焕无子,家亦无余赀,天下冤之。”史载,袁崇焕被寸磔处死后,京师的愚夫愚妇们争食其肉,据说是因痛恨袁的“卖国”行径......

袁崇焕被拿问,所部立刻溃散,麾下悍将祖大寿仓皇率部逃奔山海关外。大将满桂、孙祖寿依旧率部与后金军激战于永定门外。

满桂、孙祖寿力战而死 ;黑云龙、麻登山力竭被擒,投降了满清,4万明军精锐死的死,逃的逃,降的降, 全部瓦解。已成孤城的北京岌岌可危。皇太极认为灭明的最佳时机还未到,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北京城,率八旗大军往关外退去。

袁崇焕杀毛文龙,崇祯杀袁崇焕,皆是自毁长城之举。皇太极设下这道连环计,轻而易举地除掉了两个劲敌,从此再无顾忌,可以心无旁骛地砍伐大明这棵参天大树了。“崇焕既缚,大寿溃而去。武经略满桂以趣战急,与大清兵战,竟死,去缚崇焕时甫半月。初,崇焕妄杀文龙,至是帝误杀崇焕。自崇焕死,边事益无人,明亡征决矣。​”

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

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
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